今年赛题以企业生产为导向,综合难度更大 广东“工匠”要“操企业老板的心”
来源: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   发布时间: 2017-10-17 09:03:33    浏览次数:23

阿布扎比当地时间1016日,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进入第二日,各项目竞争愈发激烈,广东选手沉着应对、全力以赴。

“赛题难度更大,内容以企业生产实际为导向,更加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和理论水平。”在今年的比赛现场,电子技术、数控车、综合机械、制造团队挑战赛等多个项目的教练均透露同样的观点。

教练们表示,贴近企业生产模式,正是世界技能大赛带给中国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启示。新时期的广东“工匠”,不仅需要纯熟全面的技能,还需要培养较高的理论水平,要真正将所学技能灵活应用到企业生产实际中,才能更好地发挥“工匠”作用,用一技之长支撑广东实体经济发展。

部分项目赛况扫描:

1、电子技术

早上9点多,电子技术赛区内,各国选手和技术专家们正聚精会神地听当天赛题。“今年的赛题的‘重头戏’设计部分是开放性题目,难度比往届更大,很考验选手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。”该项目教练、广东易工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鑫说。

过去,设计题通常会选取固定的电子元件,要求选手使用这些元件来涉及制作具备一定功能的电路板。但今年比赛中,出题者不再选取固定元件,让选手自由发挥。

“相当于完成一个结果有N种方法,选手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最擅长、最优的解决方式,而不再是在固定范围内按部就班制作。”黄鑫说,这种方式更契合企业实际,要求选手从成本、时间、精度、功能等多方面考虑,相当于“要操老板的心”。

面对复杂的题目图纸,广东选手曾伟业沉着应对,在理解判断完赛题后,便返回座位开始紧张地设计和编程。

 

2、数控车

数控车项目赛题变化同样很大。“从历届赛题来看,一般都是‘量小、精度高’,即在每天限定的比赛时间内,只制作2件左右产品,但精度要求非常高。”该项目教练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师徐国胜说。

今年该项目比赛首日,赛题大大出乎所有参赛选手意料——制作14件产品。徐国胜表示,这种批量生产的模式不像是“比赛”,更像是企业批量化生产模式的再现。“这对选手要求非常高。昨天没有一个选手能完成全部产品制作。”

来自广东的“全国技术能手”陈智民代表中国竞逐数控车项目。作为全国选拔赛第一名的佼佼者,尽管他和其他国家选手一样未能完成全部产品制作,但在精度控制上保持了高水准。

 

3、移动机器人

下午比赛一开始,移动机器人赛区旁就聚集了不少各国观众。只见各国选手先后将自己制作的移动机器人放入动作演示区内,完成基本动作,并由裁判评分。

广东选手叶斌斌、梁灶容合力将机器人搬到演示区,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演示区的沙地上。随后,在两人设计好的程序控制下,小小的机器人陆续完成了旋转、移动、识别、抓取、运输、投放等单项基本动作。

“国内设置移动机器人相关课程的技工学校较少,广州的学校是走得比较前的一批。这与广东本身制造业发达、企业对机器人和自动化需求较大很有关系。”该项目教练徐才广说。